虽然不知道挣积分有啥用,还是忍不住想写2句:

虽然被无数人推荐过,一直到昨天才看了这片子。

原创小说没看过,但相信小说应该更细致感人。
单就电影表现出来的这个故事可以打9分,但电影本身最多6分。
且不说前半段,在戏剧冲突还没有达到高点的时候,导演就把鲍比弄死了。
如果说影片更想要表现一个母亲的自我救赎,那甚至可以加入诸如鲍比失去爱情转而寻求亲情的时候,再次被母亲拒绝这样的情节。那最起码母亲可以以一个更合格的“刽子手”形象,开始她自我忏悔之路。
影片主要通过家庭成员,主要是母亲的态度来表达社会对同性恋的普遍价值观,并没有直接对群体社会价值进行批判,最起码这样的戏份很少。那么在这种情况下,母亲这个角色需要承担更多的“罪”才能呼应到Prayers这样的宗教主题。结果没有,真的没有。

至于最后母亲在听证会上那番讲话,然后到同志大游行,更全演变了好莱坞式英雄情结模式。
典型的世界只聆听到主角的声音的模式——一定要是在重大场合、一定要有诸多听众、一定要配合煽情的音乐、一定要用坚定羸弱的声音却发出振聋发聩的箴言,然后所有人都沉默了。作为观众,你好意思不哭么?
这放佛就像周星驰为进华府卖身葬父的情节一般。
全片到此,我本一点儿哭点也没有。
导演不乐意了,先是令人无限唏嘘的日记;然后是厕所里哭得撕心裂肺的母亲;接着大义凛然地走到演讲台前——你还不哭?没关系,再加点催泪的音乐、掷地有声的语言。——到这里,哭穴终于被点中了吧。好吧,卖身葬全家的情节终于让秋香们热泪盈眶了。
当然最后一定要奉上,英雄们大步向前迎接朝阳的情节,于是有了同志游行。

这样的情节,让我看得有些无奈了。不过作为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观众,我还是要说,我对影片本身是比较失望的,可能是因为这片在同志片中名声太响了,观影前的期待值太高了吧。
就像喜剧导演拿着痒痒挠,非要我笑一样,本片导演拿着各种好的资源,却没有炖出一盘让人潸然泪下、黯然销魂的佳肴来,倒是有泪下,那是被太多洋葱熏的。
反观断背山,没有挠你,没有熏你,一切都平实、缓慢地流淌,当你以为这不过一段中年男人的长期情感纠葛时,导演轻飘飘丢出2件血衣,一瞬间,仿佛什么地方被挠得生疼。
没有一路的煽情,就2件血衣,穿来又穿去。而当字幕已经滚动很久以后,你才缓缓发现自己早已泪流满面。
虽然这个血衣的梗是原著就有的,但导演的作用就在这里,于无声处惊雷。(题外话一句:打死我也不信李安是直的,观察他多年了。就像汤姆克鲁斯无论结多少次婚,都被说是GAY一样。)

最后说一点,这片挠中我哭点的是,最后那2张照片。
天佑鲍比!
1

评分人数

  • 阿倩

TOP

  • 三国群英传私服
  •